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决战临空 > 基础公服建设

新华全媒+|可见可感可参与 数字经济“解锁”生活新场景

来源:新华社 撰写时间:2022-11-21 11:03:00 字体: 分享

当你借助VR设备“沉浸”在消失的古代园林遗址;当5G智能巡逻车为你发来“城市体检报告”;当健身时“云端”有另一个“你”在复制动作,分析各项运动数据……一批数字科技正帮助人们不断“解锁”生活新场景。

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16日至18日在河北石家庄通过线上方式举行。记者在博览会上获悉,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科技与生活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变得可见、可感、可参与,在文旅、交通、教育等领域持续释放新动能。

数字藏品:让历史遗迹清晰“可见”

工作人员展示通过AR探索镜扫描获取文物相关信息。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跨越千年的邢台巨鹿宋城遗址出土文物,经过数字化还原、复刻,如今变为精美的数字藏品。在本届博览会举行前夕,取材于该遗址的4款宋瓷数字藏品在互联网平台“上架”,实现“破圈”传播。

“文化遗产不能再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表示,要利用测量、遥感、计算机视觉、云计算等技术建构数字文化遗产,支持数字考古、艺术陈展、保护监测,让文化遗产在数字空间中永生。

充满古韵的花纹、行云流水的线条、古朴精巧的楼阁……据了解,在承德避暑山庄,3D打印构建的古建筑模型直观展示了古建空间形态及周边环境,17座已损坏的古代园林建筑得以“复活再现”。

本届博览会上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全行业平均渗透率由24.7%提升至38.3%。目前,很多景区正在打造沉浸式剧场、VR超实景演出,数字文化场馆、数字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字经济正逐步打破文旅产业界限,让“诗和远方”更具“科技范儿”。

车联网:让数字出行真实“可感”

一辆无人驾驶车在雄安新区道路进行路测。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看似普通的灯杆却长了“千里眼”“顺风耳”,上面布满了雷达和智能摄像头。这些智能感知设备不仅能“看清”车流状态,还能“看懂”复杂的交通变化。

本届博览会期间,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首片数字道路投入运营。作为开放式车路协同试验区,总里程153公里的数字道路涵盖主干路、支路、街巷等各类市政道路,7辆智能网联公交车正在这里平稳行驶,进行运营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它和智能手机一样要重新定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称,如今智能手机的通话功能只占很小一部分,更主要的是方便人们生活。未来汽车也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是交通、能源和信息的融合。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在众多地区蔚然成风,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移动终端。

在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一辆5G智能巡逻车行驶在道路上,车顶安装的全景高清摄像头沿街拍摄。网格员马志伟在手机上查看巡逻车发来的“城市体检报告”,现场协调、指挥引导、人员调配由依靠经验判断变为数字分析,效率显著提高。

专家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要协同发展。未来的车联网是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和人文网的结合。有了“聪明的车”,数字出行越来越真实可感。

智慧教育:让个性化课堂“可参与”

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学生在通过智慧操场系统测试仰卧起坐。(受访者供图)

戴上运动手环,心率实时呈现;动作不规范,系统自动给出改善方案……随着智慧操场在国内不少学校投入使用,体育老师的口哨和秒表“下岗”了,体育课变得更加有趣。

中学生冯硕最近迷上了去智慧操场练习跳远。系统根据他腾空高度、起跳角度、摆臂幅度给出意见后,他反复练习,跳远成绩提高了40厘米。

“‘智慧’的秘诀在于布局在操场上的十几个AI视觉系统。”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副校长解忠良说,系统能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状态,为每个学生建立体育成长档案,提升体育课堂个性化教学能力。

“数字经济重塑教育模式,未来教育应该是规模化教学的个性化学习,即在规模化教学里通过数字技术因材施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说。

除了智慧操场,还有智慧课堂。在廊坊市第六中学虚拟创客教室,学生平若语戴上VR眼镜,官渡之战的场景浮现眼前。“借助VR技术,课堂实现智能互动与沉浸体验相结合,学生参与感更强。”廊坊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张建文说。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本届博览会数字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随着数字中国和教育数字化战略不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从多点应用走向系统融合,基础教育正向智慧教育新形态变革转型。

分享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