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决战临空 > 和谐征迁

以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廊坊有力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来源:廊坊日报 撰写时间:2024-03-04 10:50:30 字体: 分享

余寒渐消,大地春回,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一河碧水穿城而过……不论是在潮白河畔散步的市民,还是在京冀北运河旅游航道乘船的游客,都被这高饱和度的蓝天碧水所吸引。迁徙候鸟嗅着春的气息蹁跹而至,数十只天鹅及白鹭在河道中央悠闲游弋,与尚未完全消融的冰雪相映成趣。它们或腾空盘旋、或贴水觅食、或引吭高歌,曼妙身姿为河道增添了几分灵动。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考验着一座城市的定力和智慧,也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

廊坊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道路。

同下一盘棋 弹好同治“协奏曲”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十年来,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深入推进,廊坊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探索绿色发展新途径,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研究部署,督导推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市四套班子领导靠前指挥、督导检查、明察暗访、推动落实。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山”理念成为全市各级有关部门的共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带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积极响应,主动落实“一岗双责”,齐心协力改善环境质量。

保卫蓝天,将举措落实落细。我市与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环境局签订《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联动执法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生态环境局签订《通武廊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合作协议》,在联动执法、联动应急、协同治理、信息共享、沟通会商五方面确定机制运行路线,为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依托“通武廊”等区域合作机制,深化区域生态共建,我市与跨省流域上下游相邻市、县级人民政府之间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目前,与北京市相邻4个区(顺义区、大兴区、平谷区、通州区)及天津市相邻5个区(蓟州区、武清区、西青区、静海区、宝坻区)全部签订了协议,共同应对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23年5月,我市因“十四五”以来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率在全国339个城市中位于前5%,成为全国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9个城市之一,受到国务院激励。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对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的函》,对廊坊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下好正手棋 打好治污主动仗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镇前丞相村,村民自发组队,到田间地头巡逻检查,发现村街道路上有苫盖不到位的要求立即整改,杜绝扬尘污染源,确保“零火点”,守护绿色生态底线。“我们每天村里村外都得转几遍,把责任落实到位。”前丞相村村民金泉山说。

“全县启动露天火点管控工作以来,我们严格落实三级生态环境监管责任制,做到镇不落村、村不落户,确保秸秆、垃圾集中清理,防止露天焚烧。我们还加强网格化监管工作,实现对辖区露天焚烧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筑牢禁烧‘防火墙’。”大厂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主任张蝶说。

24小时监测、自动抓拍报警……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十年来,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运用最新科学技术进行污染治理,将大数据智慧化手段运用到污染防治上,超前谋划,走好妙手棋,治污效率大幅提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月19日,走进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指挥中心,只见中心内大屏幕上显示着大气网格化精准监测点分布情况,大屏上的点位实时反映监测情况的污染级别,一旦超出预警指数便及时声控报警提示。

我市将环境监测全过程、全领域纳入质量管理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问题开展持续攻坚,强力推进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扬尘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环保绩效创A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通过集监测、预警、巡查、溯源、管控、评估于一体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廊坊一张监测网已经初步形成,正是这些数据的支撑,让京津冀空气质量联防联控具有针对性。”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东林说。

按照《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2022—2023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要求,我市与京津成立联合执法专班,先后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执法工作、涉挥发性有机专项检查行动、涉水企业帮扶执法行动和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锅炉使用单位、工业粉尘、VOCs排放单位、秸秆焚烧、入河口流域、施工工地等开展检查,在重污染应急期间对工业企业停限产进行联合检查。2023年以来我市与京津冀联合执法、座谈、演练58次,出动执法人员981人次,检查企业153家,发现问题51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走好妙手棋 争当治污排头兵

十年来,我市紧紧抓住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下好妙手棋,针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土壤环境源头管控、生态环境执法联动、跑办对接事项的主要问题,开展治污攻坚,取得良好效果。

——联防联控,让空气常新。在深入推进廊坊京津冀协同发展、南部县(市)服务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发展,我市坚持日汇报、周总结、月调度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改善。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中,2023年我市已发布9次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期间严格落实企业差异化管控措施,同时,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与通州区同步执行北京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协调推进三河市、香河县与通州区同步执行北京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联保联治,让碧水长清。我市高标准编制印发《廊坊市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配套制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等专项工作方案,实施重点河流生态管护、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等重点工程,全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2023年,我市9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优良水体比例55.6%。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均达到省定目标要求。

——源头管控,守一方净土。聚焦保护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工作目标,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廊坊市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含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中十方面28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2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推动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累计完成90宗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完成2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180个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已建立农村有水坑塘(沟渠)台账和农村黑臭水体监管台账,并动态更新。

……

廊坊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两手抓、两手硬”,用实干加巧干把美好蓝图变成了现实模样。

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把 “生态之绿”变成“发展之绿”。新的一年,廊坊将全力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深化攻坚策略,拓展攻坚路径,创新攻坚机制,取得攻坚实效,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廊坊。

分享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