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决战临空 > 和谐征迁

廊坊:乡村治理上档升级 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来源:廊坊都市报 撰写时间:2023-01-08 20:52:51 字体: 分享

村镇宜居 经济发展 文化振兴

乡村治理上档升级

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三河市杨庄镇中门辛村村貌。(资料图)

12月28日,记者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廊坊市乡村治理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市围绕“三治”结合,以推进中央、省、市试点示范为抓手,培育打造了一批接地气、可复制、能推广的治理模式和典型经验,有力带动全市乡村治理上档升级,有效引导乡风、民风和谐发展,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指导。市级成立了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多部门为成员的乡村治理体系联席会议,形成齐抓共管的乡村治理工作合力。相关县(市、区)成立了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细化分工,统筹推进。市级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廊坊市2021年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推进方案》《廊坊市在乡村治理中推广和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全市乡村治理工作明确了方向,指导基层开展实际工作。

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近年来,全市围绕基层组织、乡风文明、平安乡村、村民自治等方面,共培育打造了6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3个省级乡村治理体系示范县和10个市级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建设乡镇,各具特色,各有侧重,获得了中央和省的认可,展现了我市乡村治理工作的实践成果和创新经验。大城县臧屯镇王纪庄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从村庄经济发展、建设发展、文化发展三个维度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进程,村街集体经济迅速发展,村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宣传,让典型“亮”起来。今年以来,集中宣传了永清彩木营村、固安荆垡营东村、文安大郭庄村等村街。

弘扬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的“根”与“魂”,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廊坊乡村文化传承和挖掘,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给乡村塑“魂”,提振农民精气神,实现“文化振兴”。组织编印了《廊坊乡村文化名录》,收录了廊坊世代传颂的乡土农耕文化、民间艺术、民俗文艺和体育等三大类约100个乡村文化典型,约计5万字,配照片150张。积极组织推荐省级“乡村最美工匠”评选,我市工艺美术大师宋玉顺、核雕技艺传承人王晓燕等8名传承人凭借丰富的创作经验、独特的技艺、精湛的技术入选冀农乐杯首届“乡村最美工匠”。积极组织各县(市、区)申报农民健身活动示范基地,承办省级赛事。今年,永清县瑞鑫村民健身活动中心荣获“第一批河北省冀农乐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示范基地”称号。

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近年来,我市以道德讲堂、村广播室、广场等为阵地,开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等优秀传统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节俭文明、喜事新办的理念,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今年,联合组织、宣传、民政、妇联等部门,开展了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目前,全市建成红白理事会办事场所3100个,为群众操办“红白事”1.3万余件,节约婚丧嫁娶开支200余万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全市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找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现代化新农村。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新模式。一是推广运用积分制,通过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治理工作新格局;二是推广运用清单制,对村级事务和权力事项进行梳理汇总,形成工作流程图、操作图表,让村干部看图办事,厘清村干部权力边界,减轻村级组织负担、规范小微权力;三是推广运用数字化模式,建设数字乡村,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办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指导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制定修正符合宪法精神、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等措施,引导村民积极遵守。积极培育选树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方面的典型和模范,引导广大农民养成健康文明习惯,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积极拓展、广泛动员,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和农民体育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全市农耕文化、农村民间艺术、现代农村产业文化和名人,多方式、多渠道广泛宣传廊坊乡村文化符号。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支持引导有条件的村镇参与全国农民摄影、书画等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和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等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我市多措并举推动企业上市挂牌

目前境内外挂牌上市公司106家 新增直接融资103.4亿元

12月27日,廊坊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多措并举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廊坊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积极构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梯队培育、督导考核”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更加注重冲击高层次资本市场、更加注重上市挂牌质量、更加注重企业融资效果、更加注重争取上级支持,持续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上水平、提效率。

2022年,我市新增香河昆仑、欧伏电气、华元科工3家企业在河北证监局辅导备案;润泽科技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重组上市;力姆泰克、世昌股份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拟在北交所上市。截至目前,我市境内外挂牌上市公司共计106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6家,境外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河北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79家。全市新增直接融资103.4亿元。

为全力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成立了廊坊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制定《廊坊市企业上市工作协调服务机制》,强化廊坊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同联动,切实提高推进企业上市服务质效。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协调推动我市拟上市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人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市发改委建立信息共享联系机制,加强沟通对接,研究提升优化直接融资比重工作举措。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出台《关于扶持企业上市的十一条政策措施》,从财政资金扶持、信贷资金投放、政务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和落地,有针对性地送政策进企业,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让企业能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印制《廊坊市企业上市明白手册》,帮助拟上市企业掌握国家、省、市资本市场最新政策。完善《廊坊市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上市挂牌企业进行扶持奖补,扶持资金阶段前移,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企业上市发展的信心。

深入督导调研。制定《“政策助力、倍增发展”企业上市服务活动方案》,赴各县(市、区)督导调研,加快上市挂牌进度。开展包联服务,对处于审核期、辅导备案期、准备或已签订辅导协议的企业、尚未开展股改的企业分类施策,开展“一对一”服务,实行一个企业、一个专班、一个工作机制;明确“重点联系行”,建立“助企人员”数据库和“助企人员”包联台账,在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支持,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让举棋不定、止步不前的企业早下上市决心。就完善投融资制度机制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对各县(市、区)上市挂牌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完善培育机制。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深挖细分行业领域龙头,围绕区域重点企业和上市公司周边优质企业,遴选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示范带动性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储备资源,纳入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并进行动态管理,目前共计90余家企业入库,其中,在境内A股(境内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境外拟上市企业25家。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及企业参加“融联京深,资引廊坊”上市工作宣讲培训路演、《资本市场转板政策解读线上专题培训》等5次线上线下培训,充分发挥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为企业未来首次公开募股积累投资人脉,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扶持我市企业上市。联合河交所举办“2022年廊坊市企业上市专题研修班”,助力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实现腾飞发展。

未来,将充分发挥廊坊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开辟“绿色通道”,在上市申报过程中,给予优先办理,对企业上市融资项目立项、环评等给予重点支持,为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聚焦专精特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头部企业等领域,全面摸排、深入挖掘,将规模体量大、发展前景好、上市意愿强的优质企业,积极推荐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一企一策,动态管理,切实培育一批企业迅速进入资本市场快车道。将拟上市企业“白名单”,分批次向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及上市服务机构推送,实施重点培育。落实企业上市协同服务机制,有效推动企业早上市、多融资、大发展,在全社会形成“政府重视上市、企业乐于上市、各方服务上市”的良好局面,打造资本市场“廊坊板块”。

 
分享二维码关闭